风口过后 智能家居将进入理性发展期 - 赤峰安防监控培训学校
任何一个行业,风口一旦形成,参与者就会一窝蜂涌入,但随着市场饱和,呈现出僧多粥少的情形;紧随而来的将是行业潮退期。如今这么热火朝天,一旦市场冷却,谁将会是退潮大军中的一员?
1、随波逐流者
退潮指数:★★★★★
资本市场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犹如螳螂般,不断地瞄准着一个又一个的风口,风向哪里吹,他们的目标就在哪里,看到有人做智能锁,他们立马投资智能锁行业;看到智能音箱好卖,就开始生产智能音箱产品,看到别人做解决方案,也号称自己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。这些参与者或东拉西扯几个零组件简单拼凑,或OEM,再上档次点会拉几个码农为产品设计一段代码,然后就把产品推向市场。
这类产品一般会采用低端的配件,如淘汰的芯片等,加工工艺也较为低劣,基本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。进入市场时,或贴牌,或以白牌身份出现。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,此类参与者会有针对性的选择消费群,不乏打一**换一炮的情形出现;由于成本低,低价推广是其主要应用手段。
深知黄雀在后,此类参与者没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,多是以概念炒作的身份出现,对行业、对社会没有很强的责任心,更有甚者挖掘到“金子”后即刻撤场;或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,立马调转方向扬长而去,给市场的有序发展留下一地鸡毛。
2、智能家居AI企业
退潮指数:★★★★
智能家居是一套综合应用系统,所包含的子系统不下于20个,其以改善应用体验、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,通过技术手段将生活智慧化。但部分企业却将智能家居理解为加入了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算法的家居系统,一味地追求技术智能化,企业的定位偏离智能家居的初衷。
目前已经有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号称自己在AI人工智能算法领域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某种领先高度,处于行业领先地位;但该“领先地位”却无法体现在其市场销售与行业应用中。截至目前,尚未见专注智能家居行业的专业算法企业,基本都是将智能家居当作人工智能应用的细分领域来耕耘,如科达讯飞、思必驰等算法企业以及谷歌、亚马逊、阿里巴巴、百度等算法平台商。
另外,目前能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的AI算法不多,主要是语音识别,典型代表产品正是当下火热的智能音箱及语音机器人;而发展成熟度更高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及云计算、大数据技术,几乎还没有可成型方案。
智能家居的“智能化”不在于AI,而在于场景应用,更确切地说是智能家居场景方案,通过方案设定及智能化应变,可以满足人们任何情况下的智能控制需求,才是一套聪明的智能家居,如回家模式不能固定为某一场景设定,而是可针对不同情形自动调节,傍晚的回家模式应与半夜的回家模式有所区别,比如半夜的回家模式不应开启有人休息的房间灯,以免打扰休息者;而如何识别哪个房间有人,这正是家居应用中需要大力开发的场景智能。
3、喜欢吹嘘夸大其词者
退潮指数:★★★★
熟悉安防的人都知道,企业参与了上一轮智能家居风口的发起,但收效甚微,最后草草收场,最根本的原因是,可视对讲系统无法满足家居智能化刚需,很多标称的功能都无法实现;当然,缺乏智能化方案也是其重要原因,最后只能变成伪需求。
在新一轮风口中,正当行业在不断探索可落地创新应用之时,有这样一些企业却对智能家居夸夸其谈,不断为家居智能化摇旗呐喊,号称通过他们的智能化解决方案,可以实现智能安防控制、智能门窗控制、智能环境控制、智能电器控制、控制等智能场景控制;但细究之下会发现,这些场景是每一家企业的基本功底,而吹嘘夸大者,其场景控制基本都是通过程序设定所能实现的自动化控制,与“智能”无关,用户应用时,一旦好奇的兴奋心情平静下来就会发现,固有的设定,会给居家生活带来很多不便,如企业提供的APP控制还不如开关面板、遥控器来得方便;实际需要的仅仅是开空调,结果连带家里的灯都打开了;因不灵敏,导致窗户频繁开关等。
最让人受不了的是,投入大量财力、人力安装了那么多功能的智能家居,实际能用到的却没几个,比如家居监控、远程遥控煮饭等;而不佳的体验更是备受诟病,如不禁摔的陪伴机器人、低劣的语音识别效果等,与购买之初厂家宣传形成鲜明对比,让消费者越来越质疑智能家居的实用性,并给智能家居行业贴上伪刚需标签,影响整个行业发展。
4、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
退潮指数:★★★
相较打酱油的随波逐流的人来说,这类企业抱有在智能家居行业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,但却空抱雄心,自身无论是技术、渠道都缺乏竞争力。这对制造环节来说尤为至关致命,人才是第一生产力,有好的人才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技术实力,但因种种原因,企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在二三流徘徊。结构设计方面,总想推陈出新,结果变成了东施效颦;人工智能上,底子薄,始终无法消化购买来的算法,应用创新无关痛痒,始终切不到用户痛点;系统方面也欠缺沉淀与积累,过渡追求速度,导致产品未成熟即上市,导致消费端投诉连连。
作为直面消费者的行业,好用、实用是检验产品优良的唯一标准,技术上的任一缺陷,都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目前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,智能家居并不是其唯一的经营领域,多线作战也会顾此失彼;亦或者抱着提前布局的心态试水,也无法为智能家居部门提供充足的弹药,使得业务始终难有大发展。
从2013年至今,入局者纷纷攘攘,不少还抱着上市的决心投身智能家居行业,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,企业四处碰壁,市场无法打开,不少企业或不得不退出该行业,或艰难经营。时至今日,虽然入局者仍在不断增多,但市场的声音已经逐渐被华为、阿里巴巴、海尔、美的、欧瑞博、摩根等具备深厚技术功底的企业所代言。
5、没有服务的企业
退潮指数:★★★
处于制造端的设备制造商,有实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不多,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像摩根一样背后有一个杜亚做靠山,也没有海尔那样几十年的渠道沉淀,而如迪威乐般下定决心进行地推的企业更少之又少,一般都是通过代理商、装修公司等合作伙伴推广,所以服务好合作伙伴是公司持续发展的第一位。但行业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,有不少代理商坦言,不少制造商在推广之初说的是一套,代理合同签约后做的却是另一套,主要是服务无法跟进。
当然,在迪威乐之前,也有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做地推,但大多都因为服务跟不上,自身实力覆盖不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草草收场。
百度收录查询:风口过后 智能家居将进入理性发展期 - 赤峰安防监控培训学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