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安防技术发展分析 - 汕头安防监控培训学校
2018年的安博会,大部分厂家的展示以解决方案为主,产品被置于不显眼的角落。主题包含物联网、AI技术、跨界融合、IT到DT的互联互通、行业深度开发的应用层面等等,科技感凸显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,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的冲击,行业界限逐渐模糊,原本的行业划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。互联网+概念的提出,带来了安防行业思维方式和发展格局的转变,安防行业的跨界合作与升级成为安防行业发展常态,整体产业链进行大调整。
安防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出路,跨界到无人机、机器人、智能锁等市场,而互联网企业、IT企业、人工智能企业同样纷纷布局安防,华为、腾讯指向了被集成的大包容圈,地产商嘉德、上游供应链英伟达的被动安防化,安防的圈子越玩越大。不知不觉中安防行业进入了竞争激烈、处处杀机中。面对互联网、AI、IT企业的强势进入,实现了对安防市场的大“清洗”,将竞争力低下的产品和企业洗刷掉,让真正有资历、有技术、有积累的企业,能够向IT/互联网企业学习,进行快速的产品更迭和技术创新。同时,随着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,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,同时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渠道资源和传播资源,促进了整个安防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人脸识别技术成安防产品标配
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性和非侵扰性,不接触人体就可以直接通过摄像头在一定距离内进行识别,从而实现更大范围、更多方位的信息采集,不需要被采集者配合,更易被大众接受。对于开放的公共环境下的应用,人脸识别技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。同时人脸应用模式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更加成熟,成本也大大降低。
从摄像机到NVR,人脸识别功能在视频监控的应用毋庸置疑,已基本成为标准的配置,实现人脸布控、人脸搜索、人脸比对等广泛应用。同时,门禁产品中人脸识别的应用也基本普及,人脸开门、人脸访客、人证比对验证等门禁产品均配置人脸识别功能,理论上基本实现了解放双手。在实际应用中,智慧楼宇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城市、道路监控等场所也开始大规模布局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产品。
如今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足够成熟,可以保证已经达到稳定状态了。另外,人脸识别功能并不局限于边缘应用,云端人脸识别比对因低成本的原因更受到大型智慧项目的青睐。这一新兴技术既为传统业务升级和拓展带来转机,也给了新创企业颠覆现有格局的机会。
智能芯片厂商剧增 为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奠定基础
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,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中之重,AI芯片已经成了最热门的投资领域,各种AI芯片层出不穷。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,国外芯片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,不论是在人才聚集还是公司合并等方面,都具有领先优势。而国内人工智能公司则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。据统计,在去年国内至少有十几款AI芯片面市,芯片产品升级周期普遍长达12-24个月,如今这样密集火热的市场轰炸,简直有如一场AI芯片的集体狂欢。
AI芯片厂商扎堆涌入2018安博会,参展芯片厂商达到16家,其中除了寒武纪、深鉴、比特大陆、地平线等创业公司纷纷带来新品展示外,安防芯片霸主海思也亮出了四款AI芯片新品,从展出产品来看,智能芯片可谓竞争激烈。
根据应用场景不同,人工智能芯片可应用于云端和设备边缘端。目前,云端芯片市场已被巨头瓜分殆尽,格局整体变化不大,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较小。但是在边缘端变数未定,边缘计算从2017年海康威视提出后,今年大部分厂家跟进布局,关注度持续走高,边缘端芯片市场日益增长,吸引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的加入,目前边缘端芯片市场可以说是群雄割据,机会尚存。
视频监控主角地位不动摇
随着视频监控逐渐高清化、超高清化,数据规模以成倍的指数级别增长,视频监控业务产生的数据绝大多数以非结构化的数据为主,这给传统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机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人工智能的应用切入点即为视频智能分析,基于安防行业拥有海量的视频数据,在发展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云计算等技术时具有一定优势,同时凭借视频智能分析相关软硬件技术的积累扩展业务领域。
视频云、大数据布局基本完成
大数据的魅力并不在“大”,而在于“有用”。价值含量、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。所以,对于安防行业而言,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为结构化数据,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,是布局的必然方向。阿里构建城市大脑、华为高调布局视频云、海康提出AI Cloud、大华发布HOC城市之心,谁将主宰SDT安防大数据产业走向基本表征明确。
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大数据国家战略正在加速落地,从大数据中“挖出金矿”,是真正考验企业核心硬技术的阶段。企业需要脚踏实地、一步步迭代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,在保持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,挖掘市场潜力,在具体应用上扎根垂直领域,并且从解决用户在大数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,以实际应用带动产业链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
SVAC标准掀起了小浪花
SVAC2.0标准正式实施已经一年多了,SVAC标准确实有很多针对监控类应用方面的改进,特别是相较于SVAC1.0来说,SVAC2.0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、运行效率、稳定性等方面更加成熟。特别是SVAC2.0在数据安全方面有更大的保障,图像编码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,同时信息安全等级也更高。不过,由于技术成熟度、成本等问题,SVAC标准的普及并不能一蹴而就。尽管SVAC产业联盟阵容在不断扩张壮大,但是一些业内龙头企业和众多外商仍持观望态度。
业内围绕着SVAC2.0标准开始了新的布局,但在产品丰富性及技术的持续投入上,在SVAC领域仍属中星技术“一家独大”,从芯片到产品、解决方案,产品线齐全。同时千目聚云也积极参与组织制定SVAC 2.0国家标准,近期还传出正在展开芯片融资计划,相信后续会有不小的动作。在2018北京安博会上除了欣博电子的国内首颗低功耗SVAC2.0编解码芯片展出之外,未见其他厂家展出与SVAC相关的产品。不过,凭借公安部对国内安防监控厂商的感召力,必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,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,前方之路隐现。
门禁互联网化
百度收录查询:2019年安防技术发展分析 - 汕头安防监控培训学校